总数:14 | 当前第1/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普通物理A(上)4
蒋最敏--普通物理A(上)4!理想气体温度的本质及统计意义,能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分布曲线、三种速率统计值 8 玻尔兹曼分布律及其在重力场中的应用 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气体内的迁移过程(粘滞现象 热传导现象 扩散现象)
  1. 2009/11/5
  2. 人气(5885)
  3. 星级(6)
  4. 评论(0)
普通物理A(上)3
蒋最敏主讲。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刚体自由度。 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6 状态参量、平衡态、平衡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分子热运动(特征、分子运动论)、分布函数和平均值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速率分布函数、压强公式推导 !
  1. 2009/11/4
  2. 人气(5687)
  3. 星级(10)
  4. 评论(0)
普通物理A(上)2
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碰撞、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律。 4 刚体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刚体角动量、转动动能、转动惯量。力矩、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1. 2009/11/2
  2. 人气(6176)
  3. 星级(10)
  4. 评论(0)
普通物理A(上)1
蒋最敏主讲--普通物理A(上)!牛顿第一和第三定律、常见力和基本力。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微分形式、牛顿定律应用举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
  1. 2009/11/2
  2. 人气(6174)
  3. 星级(10)
  4. 评论(0)
大学物理(8)_候晓远主讲
第一宇宙速度(V1)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第二宇宙速度(V2) 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逃逸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由于月球还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围,故从地面发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于10.848公里/秒即可。 第三宇宙速度(V3) 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公里/秒了。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只有火箭才能突破宇宙速度!
  1. 2009/10/31
  2. 人气(5817)
  3. 星级(10)
  4. 评论(0)
基本电路理论一阶电路_张峰主讲
一阶电路: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电路。 一.换路: 指电路中开关的突然接通或断开,元件参数的变化,激励形式的改变等。 换路时刻(通常取=0),换路前一瞬间:换路后一瞬间
  1. 2009/10/30
  2. 人气(6443)
  3. 星级(10)
  4. 评论(0)
大学物理(7)_候晓远主讲
接上一讲。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1619年,他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介绍了第三定律,他写道: 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定律为伊萨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1. 2009/10/30
  2. 人气(4813)
  3. 星级(10)
  4. 评论(0)
闪光法测不良导体热导率_普通物理实验
《普通物理实验》录像.介绍了用闪光脉冲非稳态法测不良导体热导率的实验原理、装置及实验过程.给出了两种样品热导率的测量结果.
  1. 2009/10/29
  2. 人气(6017)
  3. 星级(10)
  4. 评论(0)
大学物理(6)_候晓远主讲
接上一讲。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1619年,他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介绍了第三定律,他写道: 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定律为伊萨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1. 2009/10/27
  2. 人气(4632)
  3. 星级(10)
  4. 评论(0)
大学物理(5)_候晓远主讲
接上一讲。开普勒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 开普勒在1609年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1609年,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 1618年,开普勒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1619年,他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介绍了第三定律,他写道: 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复杂的宇宙体系,完善并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定律为伊萨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1. 2009/10/21
  2. 人气(5043)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14 | 当前第1/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