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登录
总数:14 | 当前第1/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工业4.0 – OPC UA OT(生产)和IT之间的简单连接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我们将通过Softing dataFEED OPC Suite示例向您展示OPC UA统一架构的新可能性。


dataFEED OPC Suite是用于OPC UA通信和物联网云连接的安全可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是工业4.0解决方案的不二选择。通过集成的OPC UA服务器,它可以安全可靠地访问所有领先制造商的PLC,例如Siemens SIMATIC S7、Rockwell ControlLogix、B&R、Mitsubishi和Modbus控制器(例如来自Wago)。使用MQTT和REST协议,生产数据可以传输到物联网云或者Microsoft Azure、亚马逊AWS和谷歌云上的大数据应用程序。dataFEED OPC Suite还支持将生产数据存储在文件、SQL数据库或者MongoDB和CouchDB中。得益于广泛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可以轻松灵活地调整数据。


演讲人:Andreas Röck,2013年7月,加入Softing Industrial GmbH,担任工业通信解决方案产品经理。


作为产品管理主管,自2019年2月以来,一直负责纽伦堡工厂的产品管理。

羧福汀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Softing中国)是德国SoftingAG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主要负责国内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IT网络等业务的研发定制及市场拓展。德国Softing AG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德国哈尔市, 2000年上市;公司主要三大业务:Industrial工业自动化、Automotive汽车电子及IT Networks IT网络。经过40年的发展积淀,Softing无论在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还是IT网络领域都处于世界前列。在汽车电子领域是ASAM,ISO,CIA等的主要成员。工业领域是PROFIBUS创始人之一,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及世界认证培训资质,也是是德国工业4.0的领军企业之一,主要客户有ABB、AUMA、罗克韦尔、艾默生、西门子、欧姆龙等,工业产品主要涉及工业通讯卡、通讯网关、嵌入式产品、网络测试诊断模块、OPC软件及相关开发包等。服务宗旨: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新型定制化方案,同时,提供优质的产品支持服务。

  1. 2021/12/8
  2. 人气(3407)
  3. 星级(6)
  4. 评论(0)
gongkong企业宣传片2015版——英文

gongkong®,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互联网+”服务平台!

gongkong®创业于中国重化工与工业化进程开始的1999年,成长于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黄金10年。是中国行业网站十强,新三板第一批挂牌企业之一。

gongkong®长期致力于中国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互联网服务,是中国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领域互联网经济的开创者、领导者,是具有行业符号意义的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更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导入者,行业的优化者、建设者。

2014年, gongkong®确立了“8341”—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企业发展战略。

gongkong®依托中国工控网(gongkong.com)与工控咨询(gongkong市场研究)、工控猫(gongkongMALL)与工控购(gongkongEBN)、工控速派(gongkongBPO)与工控服务(gongkongMRO)、工控教育(gongkongEDU)与工控人才(gongkongHR)等八大平台:

为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营销战略、品牌推广、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团队建设的优化服务。并通过建立新型商业模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的系统设计、产品选型、产品采购、运营维护以及人力资源服务,助力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创新力和生产力。

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工控网注册用户已达320万,平均月增长逾2万。累计用户资源和新增用户数量均高居行业榜首。 注册用户群体涵盖超过30万家最终用户的技术工程师、采购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及管理人员。网站平均日访问量逾8万人次(IP地址),页面浏览量超过140万次。中国工控网注册用户、日均访问量、专业资讯数量以及资讯传播度均位居中国电气与自动化行业绝对领先位置。中国工控网的会员企业累计已超过1200家,其中包括长期合作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如:SIEMENS、Schneider、ABB、Emerson、Rockwell、MITSUBISHI、OMRON、Honeywell、GE、FUJI、Panasonic、Bosch Rexroth、NI、台达、研华、汇川、中控、和利时、英威腾等,是自动化企业营销合作的首选合作伙伴与服务平台。

  1. 2015/4/14
  2. 人气(16205)
  3. 星级(6)
  4. 评论(0)
三菱纸业选用霍尼韦尔Experion MX质量控制系统-gongkong《行业快讯》2012年第16期(总第34期)
2012年5月16日, 霍尼韦尔宣布,三菱高科技纸业欧洲有限公司(Mitsubishi HiTec Paper Europe GmbH)将选用其Experion MX为最新的质量控制系统(QCS)。该涂布纸、通讯用纸、光敏材料和双胶纸制造商,期望通过新系统的应用显著改善其纸机纵向上(MD)和横向(CD)变化控制中的质量控制水平,这将提高生产指标制定的准确性,以降低其德国比勒费尔德工厂的生产损耗。
  1. 2012/6/5
  2. 人气(4233)
  3. 星级(10)
  4. 评论(0)
凌华科技分布式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
凌华科技提出完整“分布式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产品包括Master端控制及Slave端的运动控制以及多种I/O模块。针对Master端,凌华科技同时提出开放式的PCI板卡PCI-7856及嵌入式无风扇控制器DPAC-3000。另针对Slave端,凌华科技提供各款专用单轴及通用4轴运动控制Motionnet模块及各款HSL数字及模拟量I/O模块,让用户轻松扩展可控轴数及I/O点数,以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需求,可节省客户20%配线及组装成本。   通用4轴运动控制Motionnet模块的MNET-4XMO,具有实时、高精度及高性能运动控制的特色,可轻松完成如高速点到点、高速直线及圆弧差补等功能,实现各类液晶、太阳能搬运、清洗、组装等大型机台设备的应用。通过MNET-4XMO-C运动控制模块所提供的高达2048点Point-Table 功能,也能轻松应用于点胶机、涂胶机等设备。凌华科技借助独有的高速位置比较及高达100 KHz的触发输出技术,提供少于1 ms并高达2016点的I/O控制,同时兼顾高速运动控制性能与实时I/O数据采集的解决方案,适用于自动光学检测(Automatic-Optical-Inspection, AOI)应用。   凌华科技“分布式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专用单轴控制模块MNET-J3/MNET-S23/MNET-MIA,可分别支持三大知名日系伺服驱动器-三菱(Mitsubishi)J3、安川(Yaskawa)Sigma II/III/V、及松下(Panasonic)MINAS A4,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
  1. 2011/12/6
  2. 人气(3793)
  3. 星级(10)
  4. 评论(0)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协鸿工业CNC-企业展播视频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协鸿工业CNC-企业展播视频MITSUBISHI ELECTRIC AUTOMATION !协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65年,产品为”加工中心机”,员工人数500人,厂房总面积72,000平方公尺,年产量达2,000台.拥有精密CNC加工设备80台,是国内最大一贯化生产流程与设备,厂内自行加工 重要零组件,并拥有各种先进的量测设备及仪器,由零件检验,部件组装, 在线生产及最终检测…等,提供最完整的检测,产品验证与质量保证.是个专业CNC工具机制造厂,经过不断的技术提升及经营管理,已是台湾最大的“加工中心机”制造厂 .
  1. 2010/8/30
  2. 人气(5407)
  3. 星级(10)
  4. 评论(0)
TV :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25
  2. 人气(11449)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1):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13
  2. 人气(7618)
  3. 星级(10)
  4. 评论(3)
  1. 2009/6/29
  2. 人气(6868)
  3. 星级(10)
  4. 评论(2)
三菱电机企业宣传片
作为引领全球市场的机电产品综合供应商,三菱电机在中国的FA事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到半导体制造等高科技产业,从现场控制到远程监控,三菱电机FA技术为创造更快生产效率和更高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支持。
  1. 2009/6/29
  2. 人气(7285)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4):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3/13
  2. 人气(6931)
  3. 星级(10)
  4. 评论(2)
总数:14 | 当前第1/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