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60 | 当前第5/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浙江大学高峰主讲!第三章 80C51单片微机的指令系统 3.1 80C51指令系统概述 3.1.1 寻址方式 3.1.2 指令格式 3.1.3 指令分类 3.1.4 指令系统中使用符号说明 3.2 数据类传送指令 3.2.1 内部8位数据传送指令 3.2.2 16位数据传送指令 3.2.3 外部数据的传送指令组 3.2.4 查表指令 3.2.5 数据交换指令 3.2.6 堆栈操作指令组 3.3 算术运算类指令 3.3.1 加法指令 3.3.2 带进位的加法指令 3.3.3 增量(加1)指令 3.3.4 二-十进制调整指令 3.3.5 带借位的减法指令 3.3.6 减1指令 3.3.7 乘法/除法指令 3.4 逻辑运算类指令 3.4.1 逻辑"与"运算指令 3.4.2 逻辑"或"运算指令 3.4.3 逻辑"异或"运算指令 3.4.4 累加器移位/循环指令 3.4.5 累加器按位取反指令 3.4.6 累加器清0指令 3.5 控制程序转移类指令 3.5.1 无条件转移指令 3.5.2 条件转移指令 3.5.3 循环转移指令 3.5.4 子程序调用指令 3.5.5 返回指令 3.6 布尔操作类指令 3.6.1 布尔传送类指令 3.6.2 布尔状态控制指令 3.6.3 布尔逻辑操作指令 3.6.4 布尔条件转移指令
  1. 2010/7/5
  2. 人气(4778)
  3. 星级(10)
  4. 评论(0)
信号分析与处理(16)
第3章 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 3.1时域离散信号——序列 3.1.1序列及其表示 3.1.2序列的基本运算 3.1.3几种常用的序列 3.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 3.2.1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2.2离散系统的模拟——运算结构图 3.3离散系统的时域解 3.3.1迭代解法 3.3.2通解与特解法 3.4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4.1零输入响应 3.4.2零状态响应 3.5序列的Z变换和Z反变换 3.5.1 Z变换定义及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5.2 Z变换的收敛域 3.5.3常用序列的Z变换 3.5.4 Z变换的性质 3.5.5 Z反变换 3.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3.6.1用Z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6.2用Z变换描述离散系统特性 3.7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7.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3.7.2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3.8小结
  1. 2010/7/3
  2. 人气(4778)
  3. 星级(10)
  4. 评论(0)
信号分析与处理(15)
第3章 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 3.1时域离散信号——序列 3.1.1序列及其表示 3.1.2序列的基本运算 3.1.3几种常用的序列 3.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 3.2.1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2.2离散系统的模拟——运算结构图 3.3离散系统的时域解 3.3.1迭代解法 3.3.2通解与特解法 3.4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4.1零输入响应 3.4.2零状态响应 3.5序列的Z变换和Z反变换 3.5.1 Z变换定义及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5.2 Z变换的收敛域 3.5.3常用序列的Z变换 3.5.4 Z变换的性质 3.5.5 Z反变换 3.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3.6.1用Z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6.2用Z变换描述离散系统特性 3.7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7.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3.7.2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3.8小结
  1. 2010/6/30
  2. 人气(4441)
  3. 星级(10)
  4. 评论(0)
信号分析与处理(14)
第3章 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 3.1时域离散信号——序列 3.1.1序列及其表示 3.1.2序列的基本运算 3.1.3几种常用的序列 3.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 3.2.1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2.2离散系统的模拟——运算结构图 3.3离散系统的时域解 3.3.1迭代解法 3.3.2通解与特解法 3.4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4.1零输入响应 3.4.2零状态响应 3.5序列的Z变换和Z反变换 3.5.1 Z变换定义及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5.2 Z变换的收敛域 3.5.3常用序列的Z变换 3.5.4 Z变换的性质 3.5.5 Z反变换 3.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3.6.1用Z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6.2用Z变换描述离散系统特性 3.7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7.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3.7.2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3.8小结
  1. 2010/6/29
  2. 人气(4522)
  3. 星级(7)
  4. 评论(0)
信号分析与处理(13)
第3章 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 3.1时域离散信号——序列 3.1.1序列及其表示 3.1.2序列的基本运算 3.1.3几种常用的序列 3.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 3.2.1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2.2离散系统的模拟——运算结构图 3.3离散系统的时域解 3.3.1迭代解法 3.3.2通解与特解法 3.4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4.1零输入响应 3.4.2零状态响应 3.5序列的Z变换和Z反变换 3.5.1 Z变换定义及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5.2 Z变换的收敛域 3.5.3常用序列的Z变换 3.5.4 Z变换的性质 3.5.5 Z反变换 3.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3.6.1用Z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6.2用Z变换描述离散系统特性 3.7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7.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3.7.2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3.8小结
  1. 2010/6/27
  2. 人气(4693)
  3. 星级(10)
  4. 评论(0)
信号分析与处理(12)
第3章 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 3.1时域离散信号——序列 3.1.1序列及其表示 3.1.2序列的基本运算 3.1.3几种常用的序列 3.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 3.2.1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2.2离散系统的模拟——运算结构图 3.3离散系统的时域解 3.3.1迭代解法 3.3.2通解与特解法 3.4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4.1零输入响应 3.4.2零状态响应 3.5序列的Z变换和Z反变换 3.5.1 Z变换定义及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5.2 Z变换的收敛域 3.5.3常用序列的Z变换 3.5.4 Z变换的性质 3.5.5 Z反变换 3.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3.6.1用Z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6.2用Z变换描述离散系统特性 3.7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7.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3.7.2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3.8小结
  1. 2010/6/25
  2. 人气(4275)
  3. 星级(10)
  4. 评论(0)
信号分析与处理(11)
第3章 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 3.1时域离散信号——序列 3.1.1序列及其表示 3.1.2序列的基本运算 3.1.3几种常用的序列 3.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 3.2.1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2.2离散系统的模拟——运算结构图 3.3离散系统的时域解 3.3.1迭代解法 3.3.2通解与特解法 3.4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4.1零输入响应 3.4.2零状态响应 3.5序列的Z变换和Z反变换 3.5.1 Z变换定义及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5.2 Z变换的收敛域 3.5.3常用序列的Z变换 3.5.4 Z变换的性质 3.5.5 Z反变换 3.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3.6.1用Z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3.6.2用Z变换描述离散系统特性 3.7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7.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3.7.2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3.8小结
  1. 2010/6/9
  2. 人气(4752)
  3. 星级(10)
  4. 评论(0)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浙江大学高峰主讲!第三章 80C51单片微机的指令系统 3.1 80C51指令系统概述 3.1.1 寻址方式 3.1.2 指令格式 3.1.3 指令分类 3.1.4 指令系统中使用符号说明 3.2 数据类传送指令 3.2.1 内部8位数据传送指令 3.2.2 16位数据传送指令 3.2.3 外部数据的传送指令组 3.2.4 查表指令 3.2.5 数据交换指令 3.2.6 堆栈操作指令组 3.3 算术运算类指令 3.3.1 加法指令 3.3.2 带进位的加法指令 3.3.3 增量(加1)指令 3.3.4 二-十进制调整指令 3.3.5 带借位的减法指令 3.3.6 减1指令 3.3.7 乘法/除法指令 3.4 逻辑运算类指令 3.4.1 逻辑"与"运算指令 3.4.2 逻辑"或"运算指令 3.4.3 逻辑"异或"运算指令 3.4.4 累加器移位/循环指令 3.4.5 累加器按位取反指令 3.4.6 累加器清0指令 3.5 控制程序转移类指令 3.5.1 无条件转移指令 3.5.2 条件转移指令 3.5.3 循环转移指令 3.5.4 子程序调用指令 3.5.5 返回指令 3.6 布尔操作类指令 3.6.1 布尔传送类指令 3.6.2 布尔状态控制指令 3.6.3 布尔逻辑操作指令 3.6.4 布尔条件转移指令
  1. 2010/6/2
  2. 人气(4859)
  3. 星级(10)
  4. 评论(0)
自动控制理论教程(23-24-25)
5.5 相对稳定性分析 5.5.1 用奈奎斯特图表示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5.2 用伯德图表示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5.3 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 5.6 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5.6.1 开环频率特性中相位裕量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5.6.2 闭环频率特性及其特征量 5.6.3 闭环频域特性与时域响应性能指标的关系 小 结 习 题
  1. 2010/4/3
  2. 人气(5995)
  3. 星级(10)
  4. 评论(1)
自动控制理论教程(13-14)
正反馈回路和非最小相位系统根轨迹 4.6.1 正反馈回路根轨迹 4.6.2 非最小相位系统之根轨迹.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5.1 频率特性 5.1.1 由传递函数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5.1.2 由实验方法求频率特性 5.1.3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极坐标图 5.2.1 典型环节的奈奎斯特曲线 5.2.2 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 5.3 对数坐标图 5.3.3 典型环爷的伯德图 5.3.2 开环系统的伯德图 5.3.3 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 5.3.4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与闭环稳态误差的关系 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4.1 辐角原理 5.4.2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4.3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的进一步说明 5.4.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在对数坐标图上的应用 5.5 相对稳定性分析 5.5.1 用奈奎斯特图表示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5.2 用伯德图表示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5.3 对数幅频特性中频段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 5.6 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5.6.1 开环频率特性中相位裕量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5.6.2 闭环频率特性及其特征量 5.6.3 闭环频域特性与时域响应性能指标的关系
  1. 2010/3/23
  2. 人气(6482)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60 | 当前第5/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