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718 | 当前第62/72 首页 上一页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 下一页 尾页
电子测量原理(6)
电子测量中的比较技术;电子测量中的处理技术;《电子测量原理》是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及仪器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2章.电子测量概论 (1)电子测量的定义、特点、内容、意义、基本内容。 (2)基本电子测量技术:频域测量技术(正弦)、时域测量技术(脉冲)、统计测量技术(随机)、数据域测量技术(数据) (3)电子测量的基本功能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 (4)数字化、智能化电子测量仪器主要功能及组成方框图
  1. 2009/8/27
  2. 人气(4646)
  3. 星级(10)
  4. 评论(0)
电子测量原理(5)
《电子测量原理》是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及仪器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1章.测量概论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测量标准的权威性和相对性。 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测量原理,测量方法。 (4)仪器系统的测量功能、测量过程及其实现,仪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仪器的基本性能及误差表示方法 (5) 测量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发展概况:电子化和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虚拟化和网络化
  1. 2009/8/24
  2. 人气(4743)
  3. 星级(10)
  4. 评论(1)
电子测量原理(4)
《电子测量原理》是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及仪器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1章.测量概论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测量标准的权威性和相对性。 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测量原理,测量方法。 (4)仪器系统的测量功能、测量过程及其实现,仪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仪器的基本性能及误差表示方法 (5) 测量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发展概况:电子化和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虚拟化和网络化
  1. 2009/8/24
  2. 人气(4815)
  3. 星级(10)
  4. 评论(0)
电子测量原理(3)
《电子测量原理》是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及仪器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1章.测量概论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测量标准的权威性和相对性。 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测量原理,测量方法。 (4)仪器系统的测量功能、测量过程及其实现,仪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仪器的基本性能及误差表示方法 (5) 测量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发展概况:电子化和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虚拟化和网络化
  1. 2009/8/24
  2. 人气(5181)
  3. 星级(10)
  4. 评论(0)
电子测量原理(2)
《电子测量原理》是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及仪器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1章.测量概论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测量标准的权威性和相对性。 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测量原理,测量方法。 (4)仪器系统的测量功能、测量过程及其实现,仪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仪器的基本性能及误差表示方法 (5) 测量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发展概况:电子化和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虚拟化和网络化
  1. 2009/8/21
  2. 人气(6379)
  3. 星级(10)
  4. 评论(1)
电子测量原理(1)
《电子测量原理》是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及仪器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1章.测量概论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测量标准的权威性和相对性。 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测量原理,测量方法。 (4)仪器系统的测量功能、测量过程及其实现,仪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仪器的基本性能及误差表示方法 (5) 测量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发展概况:电子化和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虚拟化和网络化
  1. 2009/8/21
  2. 人气(7155)
  3. 星级(10)
  4. 评论(2)
视频演示:NI实时测试技术
NI实时测试技术用来创建更大可靠性和决定性的测试系统,而不是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可能性测试系统。检查几种需要用到实时测试技术和一般技术的几种 应用需求。
  1. 2009/8/4
  2. 人气(4952)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7讲]存储器的数据类型-跟我做(Flash操作)
本节主要在Flash中测试学员对S7-200 CN系列PLC中的数据类型包括布尔型、整型、实型等的掌握。
  1. 2009/7/25
  2. 人气(7240)
  3. 星级(10)
  4. 评论(0)
TV :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25
  2. 人气(11282)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1):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13
  2. 人气(7441)
  3. 星级(10)
  4. 评论(3)
总数:718 | 当前第62/72 首页 上一页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