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登录
总数:1894 | 当前第179/190 首页 上一页 ...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 下一页 尾页
走向融合的自动化-----2009网络集成控制技术论坛
演讲人:中国工控网 孙慧昕! 近年来工业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Web技术、无线局网、无线个网技术后浪推前浪,国际标准多达上百项。网络化系统由单一通信协议支撑发展到多协议支撑,形成了ODVA的CompoNet、DeviceNet、ControlNet、EtherNet/IP的标准体系,西门子的ASI、Profibus、Profinet网络架构,施耐德的Modbus/TCP、CANOpen、ASI多协议结构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透明工厂”、“e-manufacturing”、“网络化制造”等概念。本次论坛将邀请自动化专家、网络化集成控制系统供应商集中介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辨析各个通信协议族的特点和优势,推荐各种网络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以帮助设计院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和用户了解、掌握自动化技术发展最新成果,更合理地选好、用好新产品新技术新系统。查看会议背景
  1. 2009/6/1
  2. 人气(7291)
  3. 星级(10)
  4. 评论(0)
伟肯(Vacon)----特殊经济环境下的的FA/PA
Vacon集团于1993年成立至今的唯一目标是:为全球工业和公共设施领的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变频器产品和交流驱动控制解决方案。 时至今日,Vacon已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市场网络, 2008年销售额达到2.93亿欧元。同时,Vacon在芬兰Vaasa市,中国江苏省的苏州,美国和意大利建立了设施先进的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45万台。
  1. 2009/5/31
  2. 人气(3809)
  3. 星级(10)
  4. 评论(0)
罗克韦尔OEM自动化元器件解决方案
罗克韦尔OEM自动化元器件解决方案----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NYSE: ROK)在全球工业自动化动力、控制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占据领先地位,致力于帮助客户提高他们的竞争优势。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整合了工业自动化领的知名品牌,其中包括艾伦-布拉德利(Allen-Bradley®)的控制产品和工程服务及罗克韦尔软件(Rockwell Software®)开发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罗克韦尔自动化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在8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现有雇员约20,000人。查看详细
  1. 2009/5/5
  2. 人气(6414)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五届中国嵌入式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伴随着10月17日北京丽亭华苑酒店中传来经久不息的掌声,“第五届(2008)中国嵌入式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峰会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得到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MOXA科技、联强国际大力支持。研祥集团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再一次站在中国嵌入式技术应用领的最前沿,引领嵌入式行业新的征程。查看文字报道
  1. 2009/5/4
  2. 人气(6044)
  3. 星级(10)
  4. 评论(0)
Kontron公司介绍----基于VxWorks的2D/3D应用开发研讨会
控创集团 ( Kontron AG ) 最初成立于1962 年,总部设在德国。近年来,控创通过积极并购业界知名企业,包括美国 ICS-Advent 、 Adastra 、 FieldWorks 、加拿大 Teknor 、德国 JUMPtec 、 PEP 、丹麦 Inside 等,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嵌入式工业计算机产品供应商。控创的客户遍布全球,涉及通信、自控、医药、交通、军事、航空等各个领。控创为这些长期的合作伙伴提供最佳的嵌入式计算机应用平台,使他们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研发能力,更快、更及时地推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1. 2009/3/25
  2. 人气(7804)
  3. 星级(10)
  4. 评论(0)
无线科技在产业自动化的应用与需求----无线通讯研讨会
主讲人:张佩风 摩莎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无线产品华东区负责人 演讲介绍:关于无线科技在产业自动化领应用与需求
  1. 2009/3/18
  2. 人气(7102)
  3. 星级(10)
  4. 评论(0)
安全专家S300激光扫描--施克工业视觉方案 Inspector
.8开关保护/预警领( 8) .多达16个监测案 .极其紧凑的设计-世界上最小安全激光扫描仪 .惊人的270 °扫描 .保护地半径可达2米,预警场半径可达8米 .综合配置存储器-即插即用的进程提供 .方便的状态指示灯提供设备的状态,一目了然 .增量编码器输入的动态监测区切换
  1. 2009/3/16
  2. 人气(5895)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4):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3/13
  2. 人气(6944)
  3. 星级(10)
  4. 评论(2)
实况转播(3):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3/13
  2. 人气(6842)
  3. 星级(10)
  4. 评论(1)
实况转播(2):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3/13
  2. 人气(7825)
  3. 星级(10)
  4. 评论(0)
总数:1894 | 当前第179/190 首页 上一页 ...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