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登录
总数:258 | 当前第22/26 首页 上一页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日本发那科公司(FANUC)介绍
日本发那科公司(FANUC)是当今世界上数控系统科研、设计、制造、销售实力最强大的企业,总人数4549人(2005年9月数字),科研设计人员1500人。2005年9月销售额1827.8亿日元(约合15.6亿美元),9月每人平均销售额9万美元。FANUC目前数控系统月生产能力超过7000套,大量出口,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日本国内占70%。2005年数控系统在中国销售约1.6万台套,主要为中档产品。日本FANUC Logo  掌握数控机床发展核心技术的FANUC,不仅加快了日本本国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而且加快了全世界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的提高。FANUC能够在今天具有世界首位的实力与先进性,占领广大市场,决非偶然。早在1956年,日本技术专家预见到未来3c(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01)时代即将到来,一方面集聚有关人才,另一方面即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发展工作。当时富士通信制造株式会社(即现在的富士通公司)立即挑选出稻叶右卫门(1946年东京大学机械系毕业)负责控制科研组的工作。   1972年,数控富士通公司独立出来,成为富士通FANUC,1982年7月改名为FANUC株式会社,稻叶一生领导FANUC公司,直至1995年退休。在稻叶领导下,控制研究组从1957年的几个人不断壮大。   稻叶回忆,1959年研制成功电液脉冲马达,1 960年完成连续切削用开环数控的1号机床。但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背景下,电液脉冲马达的液压阀效率低,加上随动性能较差,FANUC组织人力研究开发新的电液脉冲马达不成,稻叶当机立断,做出引进美国盖迪(Gette)直流伺服电机来代替的决定,三天内飞往美国签订了合同,全力投入制造,2个月完成。稻叶认为,石油危机给FANUC一个发展的好机会,其关键在于远见卓识,当机立断,在引进此技术时不断消化创新。
  1. 2010/6/23
  2. 人气(14186)
  3. 星级(10)
  4. 评论(4)
EtherCAT协会参展视频
EtherCAT使网络性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借助于从站节点中的FMMU和网络控制器主站的直接内存存取,协议的处理过程完全在硬件中完成。整个协议的处理过程都在硬件中得以实现,因此,完全独立于协议堆栈的实时运行系统、CPU 性能或软件实现方式。1000个I/O的更新时间只需30 µs。单个以太网帧最多可进行1486字节的过程数据交换,几乎相当于12000个数字输入和输出,而传送这些数据耗时仅为 300 µs. 100个伺服轴的通讯也仅为100µs。在此期间,系统更新带有命令值和控制数据的所有轴的实际位置及状态,分布时钟技术使轴的同步偏差小于1微秒。而即使是在保证这种性能的情况下,带宽仍足以实现异步通讯,如TCP/IP、下载参数或上载诊断数据。 超高性能的EtherCAT技术可以实现传统的现场总线系统无法迄及的控制理念。例如,以太网系统现在不仅可以处理速度控制,也可用于分布式驱动的电流控制。巨大的带宽可以实现每个数据信息与其状态信息同时传输。EtherCAT使通讯技术和现代工业PC所具有的超强计算能力相适应,总线系统不再是控制理念的瓶颈,分布式I/O可能比大多数本地I/O接口运行速度更快。 EtherCAT取代PCI 由于主板集成了以太网卡,用于接口卡的插槽不再是必要条件。随着PC组件急剧向小型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工业PC的体积日趋取决于插槽的数目。而快速以太网的带宽和EtherCAT通讯硬件的过程数据长度则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IPC 中的传统接口现在可以转变为集成的EtherCAT接口端子。除了可以对分布式I/O进行编址,还可以对驱动和控制单元以及现场总线主站、快速串行接口、网关和其它通讯接口等复合系统进行编址。即使是其他无协议限制的以太网设备变体,也可以通过分布式交换机端口设备进行连接。由于一个以太网接口足以满足整个外围设备的通讯要求,因此,这不仅极大地精简了IPC主机的体积,而且也降低了IPC主机的成本。
  1. 2010/6/1
  2. 人气(5661)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21讲]伺服电机在位置和速度符合模式的控制案例
A 分析控制要求; B 回原点控制原理; C 系统电路设计; D 参数设置; E PLC控制程序设计; F 系统调试 。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11536)
  3. 星级(10)
  4. 评论(1)
[第16讲]伺服系统扩展参数2-通过外部信号进行切换

A No.61负载和伺服电机的转动惯量比2;B No.62位置环增益2改变比率;C No.63速度环增益2改变比率;D No.64速度积分补偿增益2改变比率;E No.65增益切换选择;F No.67增益切换阈值;G No.67增益切换时间常数;H 举例:通过外部信号进行切换。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8836)
  3. 星级(10)
  4. 评论(1)
[第15讲]伺服系统扩展参数2-No.50~No.60
A No.51功能选择6; B No.52备用; C No.53 功能选择8; D No.54功能选择9; E No.55功能选择A; F No.56串行通讯超时选择; G No.57备用; H No.58机械共振抑制滤波器1; I No.59机械共振抑制滤波器2; J No.60低通滤波器,自适应振动抑制控制 。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7850)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12讲]伺服系统扩展参数1-No.20~No.27
A No.20功能选择2; B No.21功能选择3; C No.22功能选择4; D No.23前馈增益; E No.24零速; F No.25模拟量速度指令最大速度; G No.26模拟量转矩指令最大输出; H No.27编码器脉冲输出 。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8681)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13讲]伺服系统扩展参数1-No.28~No.42
A No.28内部转矩限制1; B No.29模拟量速度指令偏置; C No.30模拟量转矩指令偏置; D No.31模拟量输出通道1偏置; E No.32模拟量输出通道2偏置; F No.33电磁制动器程序输出; G No.34负载和伺服电机的转动惯量比; H No.35位置环增益2; I No.36速度环增益1 。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6661)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14讲]伺服系统扩展参数1-No.43~No.49
A No.43输入信号选择2(CN1B-5针脚); B No.44输入信号选择3(CN1B-14针脚); C No.45输入信号选择4(CN1A-8针脚); D No.46输入信号选择5(CN1B-7针脚); E No.47输入信号选择6(CN1B-8针脚); F No.48输入信号选择7(CN1B-9针脚); G No.49输出信号选择1 。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6927)
  3. 星级(10)
  4. 评论(0)
[第7讲]位置控制模式脉冲输入方法
A 位置控制模式脉冲输入方法; B 外部模拟量输入; C 模拟量输出; D 编码器输出脉冲输出 。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19147)
  3. 星级(10)
  4. 评论(46)
[第5讲]伺服驱动器控制回路接线
A 位置控制模式接线方法; B 速度控制模式接线方法; C 转矩控制模式接线方法 。学习更多内容
  1. 2009/12/8
  2. 人气(15300)
  3. 星级(10)
  4. 评论(17)
总数:258 | 当前第22/26 首页 上一页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