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疫情中“哑火”的VR/AR,科幻难成现实

疫情中“哑火”的VR/AR,科幻难成现实

2020/3/25 16:40:31

疫情的爆发,带火了口罩机、红外测温仪以及额温枪等防疫“周边产品”,配合复工,远程运维监控、线上办公平台也跟着“爆红”了一把。

不过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同样主打“远程”和“线上”概念的VR和AR产品,在疫情期间似乎有点过于“安静”。

无论是一线抗“疫”、复工生产还是“宅生活”,VR和AR产品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只能用“普通”形容。


571eb522b3ff970772cb6a35315a6ad.jpg

某租房平台的VR看房和“直播卖车”


输入“疫情”、“VR”以及“AR”的关键词,搜索引擎排在前面的是#VR看房和#云旅游以及#云卖车等,而事实上这类应用在早前已经比较普遍,而且和“网购”不同,这类应用始终还是要归于线下,而且也根本谈不上“不可替代”。

除了VR和AR在疫情期间的应用,#疫情带给VR和AR的机遇、#疫情促进VR/AR产业发展,也是关注度较高的话题。疫情期间没能发光发热的VR/AR,会在疫情过去之后迎来高速发展?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机遇在哪里

能受到不同行业大佬的青睐,VR/AR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趋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些机遇都在哪里呢?

这里我们先将AR和VR分开,毕竟二者有着明显的应用场景差异,不同的应用场景也意味着二者面对的不同机遇。


AR(增强现实):#融合、#交互

AR着重真实世界的增量信息,适用于社交应用、教育、轻量游戏与效率工具。从风靡全球的Pokemon Go到大名鼎鼎的谷歌AR眼镜,AR作为一种新的互动方式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而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有望将其进一步拉近实际应用。

  • 远程维修与管理

AR的交互特性让远程维护管理更进一步,免去专业工程师奔赴现场需要付出的成本,这类应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案例。在此次疫情的刺激下,这类需求或将进一步提升,打开相关硬件产品的市场。

  • 安装调试与故障检测

和远程维护类似,AR应用能够有效简化复杂的安装调试过程,提升安装效率,在故障检测方面也能让现场工程师更加得心应手。目前行业内应用相对比较普遍,例如易盼软件的AR故障检测应用。

  • 教育培训

“上网课”是很多学生党在此次疫情当中的必修课,而将教育培训作为重要应用板块的AR虽然鲜少有典型案例出现,但疫情或多或少会加速这一进程,由此同样会打开相关硬件的市场空间。

  • 医疗辅助

同样是受到疫情影响,医疗辅助需求进一步激发,例如零接触测温,人脸识别追踪等等,进一步的延伸应用则有治疗以及手术的辅助等,在疫情推动下,这类应用的落地有望得到加速。

  • 个性化服务

顺应“小批量、多品种”趋势,AR让个性化应用更加便捷,目前这类应用主要分布于零售以及快消行业,包括AR试衣、AR家居家装设计等等,这一点目前已经有很多厂商有相关案例,例如宜家、ZARA等。


VR(虚拟现实):#实时、#体验

VR目的则是呈现虚拟世界,主要运用在大型游戏、视频影片、商品展示领域。人们最初对于VR的印象,大都与游戏或其他文娱活动有关,主打“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这就奠定了其应用需求的相对单一,基本以展示和演示为主。

  • 无需设备的VR展示

正如开头所说,VR展示在此次疫情中也算刷了一波存在感。但小编发现,但就火热的VR看房来说,其应用的案例并没有很多报道描述的那样普遍,视频看房还是最普遍的方式,由此可见VR展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而受到疫情影响,VR旅游以及VR展览等新形式的线上活动激增,但这类应用在以往已经相对普遍,虽然实施难度不大,但水花也不大,尤其疫情过后线下活动恢复正常,这类应用的市场并不十分明朗。


  • 需要设备的VR展示

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VR文娱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宅生活”的质量,在此次疫情当中,这类设备的销量有所增长。

除了游戏行业,VR设备在工业领域也有相关应用,例如欧特克就推出了VR工厂设计及演示的应用案例。


其实欧特克的这一应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VR方案,更贴近其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 ,MR),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总的来说,小编认为:从长远来看,AR在制造行业很可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据iHS预测:2019年AR相关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至2022年有望达到近2000亿美元,相关行业厂商“入手”的情况也非常多,例如罗克韦尔自动化就与PTC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力AR正式是重要战略目标。

而VR则需要底层技术+发展模式来进一步拓宽应用,MR作为“加强版”VR,或许拥有更可观的发展空间。


我们能“够”到什么?

既然都说赚钱,那是不是谁都可以来“分一杯羹”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VR/AR技术并非没有不可逾越的壁垒。

AR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和重构3D世界,对 算法、软件要求较高。而VR的重要指标则在于低延时和高清显示,虚拟内容制作难度大。 

而在AI、芯片以及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持续积累下,VR/AR应用的驱动力已经大大增强,但对于当前想要发展相关产业的企业来说,积累期已经过去,想要“坐享其成”,专业团队和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相关企业的探讨中,我们也发现工业制造类的VR/AR应用,目前还只是“巨头”玩家们的赛道。和国外的工业展相比,国内工业展中参展的VR/AR企业并不多,营销、零售以及教育等行业是当前这类厂商关注的重点。

而对于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行业know-how是必不可少的,行业供应商和相关企业合作的情况更多。

但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反映,在VR/AR技术厂商的选择上困难很大,往往还需要更懂行业的专业团队,去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对话”。

而对于与相关应用配套的芯片、通讯、机器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厂商来说,VR/AR应用的确能够拓展部分市场,但在较高的技术能力要求下,想要把握这一机遇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且,小编认为,即便VR/AR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成本问题、实际应用价值以及相关品牌产品配套问题等,都是【普遍应用】面前难以逾越的大山,那么这一类应用的市场就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打开,等到技术成熟,成本下降过后,市场又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近日,估值百亿的AR神话——Magic Leap正考虑以26亿美元融资 “卖身”。要知道,作为近年来最贵的概念公司,Magic Leap 一直受到众多资本的追捧。在近10年的融资经历中,谷歌和阿里巴巴是其最大的投资者。

然而尽管Magic Leap的技术理念为人称道,但其产品推出节奏缓慢,市场反响也并不尽如人意,在疫情的影响下,日子不好过也是难免的。

顶尖企业尚且如此,很多影响力和技术能力都不够高的VR/AR技术企业,可能很难等到他们的春天了。

所以,今天我们再谈VR/AR的工业应用其实并不是“唱衰”,而是希望行业企业能够理性看待这一问题,毕竟特殊时期,钱握在手里它不香么?

关于VR/AR,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声明:本文为中国工控网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若转载者为团体,务必注明“本文转载自中国工控网(www.gongkong.com),版权归中国工控网所有。”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生产制造 | NCSIMUL助力数控加工提高加工质量

设计仿真 | 优化暖通空调(HVACR)系统的设计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海克斯康设计仿真2024年度培训计划

相约五月,再创精彩 | 2024 TCT亚洲展预约参观通道正式开启

尼得科机床推出新开发的紧凑型&强力万向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