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69 | 当前第6/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六讲)
主讲老师 :陆杰 课时:68 使用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通信原理》 曹志刚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近年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本书的宗旨是系统地、深入地阐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内容包括信道模型、模拟调制解调技术、信源编码、数字信号基本特征、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部分响应技术、同步技术、扩频技术、最佳接收理论等。 教程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由浅入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2009/8/20
  2. 人气(5483)
  3. 星级(10)
  4. 评论(1)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五讲)
主讲老师 :陆杰 课时:68 使用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通信原理》 曹志刚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近年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本书的宗旨是系统地、深入地阐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内容包括信道模型、模拟调制解调技术、信源编码、数字信号基本特征、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部分响应技术、同步技术、扩频技术、最佳接收理论等。 教程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由浅入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2009/8/20
  2. 人气(6315)
  3. 星级(10)
  4. 评论(1)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四讲)
主讲老师 :陆杰 课时:68 使用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通信原理》 曹志刚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近年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本书的宗旨是系统地、深入地阐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内容包括信道模型、模拟调制解调技术、信源编码、数字信号基本特征、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部分响应技术、同步技术、扩频技术、最佳接收理论等。 教程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由浅入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2009/8/19
  2. 人气(6290)
  3. 星级(10)
  4. 评论(2)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讲)-同济大学
主讲老师 :陆杰 课时:68 使用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通信原理》 曹志刚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近年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本书的宗旨是系统地、深入地阐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内容包括信道模型、模拟调制解调技术、信源编码、数字信号基本特征、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部分响应技术、同步技术、扩频技术、最佳接收理论等。 教程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由浅入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2009/8/19
  2. 人气(6518)
  3. 星级(10)
  4. 评论(1)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二讲)-同济大学
主讲老师 :陆杰 课时:68 使用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通信原理》 曹志刚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近年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本书的宗旨是系统地、深入地阐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内容包括信道模型、模拟调制解调技术、信源编码、数字信号基本特征、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部分响应技术、同步技术、扩频技术、最佳接收理论等。 教程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由浅入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2009/8/19
  2. 人气(6742)
  3. 星级(10)
  4. 评论(3)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一讲)-同济大学
主讲老师 :陆杰 课时:68 使用教材:《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通信原理》 曹志刚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近年来,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本书的宗旨是系统地、深入地阐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重点论述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反映国内外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内容包括信道模型、模拟调制解调技术、信源编码、数字信号基本特征、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部分响应技术、同步技术、扩频技术、最佳接收理论等。 教程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由浅入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2009/8/19
  2. 人气(12633)
  3. 星级(10)
  4. 评论(13)
概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一讲)
清华大学计算机教程![课前思考]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功能? 2. 计算机网络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所涉到的技术和这些技术的特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角度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和影响因素。 [学习指南]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接触的网络,了解网络的分类,并弄清楚所接触的网络有何功能。 [难重点]   1. 几代网络的不同技术   2. 网络的不同分类查看文字讲义
  1. 2009/8/18
  2. 人气(6870)
  3. 星级(10)
  4. 评论(0)
TV :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25
  2. 人气(11053)
  3. 星级(10)
  4. 评论(0)
实况转播(1):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7/13
  2. 人气(7206)
  3. 星级(10)
  4. 评论(3)
实况转播(4):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 《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
作为工业自控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类通信协议,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扩展的灵活性为广大用户所共知,并已经列入IEC61158国际现场总线系列标准。目前,在国内CC-Link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采矿、汽车制造、轮胎、冶金、造纸及基础设施包括石油管线、污水处理、地铁等工业领域,很多高等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在从事CC-Link兼容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有多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CC-Link兼容产品通过测试和批量生产。因而国内自动化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迫切希望将CC-Link协议规范尽早以我国标准的形式规范化,以指导企业的开发、生产、测试及产品的应用。 为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秘书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5月已转化实施的CC-Link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上,列入升级修订计划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获批准立项,计划编号:20080642-T-604。经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于2007年9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海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CC-Link协议规范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CC-Link协议规范转化成国家标准。2007年10月完成规范标准全部初稿。2008年完成了国家标准所需的起草、审查和报批工作。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最终审查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批准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正式批准后,SAC/TC124秘书处与有关单位协商,定于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GB/T 19760-2008《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第1.2.3.4部分)》发布会,同时宣讲该系列标准(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第2部分:CC-Link的实现;第3部分:CC-Link行规;第4部分:CC-Link/LT 协议规范)相关内容。
  1. 2009/3/13
  2. 人气(6594)
  3. 星级(10)
  4. 评论(2)
总数:69 | 当前第6/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